足球报道
Wedding photos
随着2025年男篮亚洲杯预选赛的临近,中国篮球协会近日向各CBA俱乐部发出正式通知,邀请其推荐优秀球员进入新一届国家队人才库,为亚洲杯及未来国际赛事储备力量,这一举措被视为中国男篮选拔机制改革的重要一步,旨在通过俱乐部与国家队的高效联动,构建更具竞争力的阵容体系。
过去,国家队球员选拔多由教练组直接提名,俱乐部仅被动配合,此次中国篮协主动邀请俱乐部参与推荐,体现了对职业联赛主体地位的尊重,根据要求,各俱乐部需根据球员本赛季的综合表现、技术特点及发展潜力提交推荐名单,并附详细数据分析和实战评估报告,篮协将结合推荐名单与自身考察结果,最终确定集训阵容。

这种双向互动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:俱乐部更了解球员的日常状态和成长轨迹;篮协能借助联赛数据筛除“印象流”选手,确保选拔的科学性,北京首钢、辽宁本钢等多家俱乐部已公开表示将积极配合,并称此举“有助于打通职业联赛与国家队的价值闭环”。
据悉,篮协对推荐球员提出了明确导向——优先考虑25岁以下、具备国际比赛经验或联赛数据突出的球员,得分效率、防守贡献、关键时刻表现等核心指标成为重点评估维度,浙江广厦的锋线新星李俊昊(21岁)本赛季场均18.5分4.3助攻,三分命中率39%,其突破分球能力被多支球队评为“联赛顶级”;而深圳马可波罗的内线球员刘泽辰(23岁)凭借67%的两分球命中率和场均2.1次盖帽,成为防守端的热门人选。
篮协特别强调球员的“兼容性”,即能否在团队体系中快速适应角色,一位匿名俱乐部经理透露:“我们不再只看重个人数据,更关注球员的无球跑动、协防意识和战术执行力,这些细节往往决定国际比赛的成败。”

中国男篮在2023年世界杯与亚运会接连受挫后,加速了阵容更新换代的步伐,2025年亚洲杯作为巴黎奥运周期后的首场顶级洲际赛事,既是检验新阵容的试金石,也关系到中国男篮在亚洲篮坛的地位重塑,日本、菲律宾等球队通过归化球员和海外联赛锻炼实力显著提升,而中国男篮核心球员老化问题亟待解决。
此次俱乐部推荐机制,正是篮协应对人才断层的针对性策略,通过调动俱乐部积极性,一方面能挖掘联赛中尚未被充分关注的潜力球员(如青岛国信的双能卫王瑞鑫、广州龙旅的混血前锋萧灿);另一方面可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遗珠之憾,前国手、现评论员张云松指出:“俱乐部长期跟踪球员成长,他们的推荐能帮助国家队缩短磨合期,尤其对需要即战力的亚洲杯至关重要。”
若此次推荐选拔成效显著,中国篮协计划将其固化为长期制度,并逐步完善配套政策,对输送球员较多的俱乐部给予训练资源倾斜,或在国际赛事报名中提供便利,篮协正与CBA公司商讨建立“国家队人才动态数据库”,实现球员表现实时追踪与共享。
业内专家认为,这种模式若能持续优化,将推动中国篮球整体生态的良性循环——俱乐部更愿意投入青训,年轻球员获得上升通道,国家队组建效率提升,正如篮协主席姚明此前强调的:“职业联赛与国家队的利益共同体建设,是中国篮球复兴的基石。”
随着推荐截止日期的临近,各俱乐部的名单提交已进入最后阶段,新一届男篮集训队将于下月初集结,届时谁将身披国家队战袍出征亚洲杯,答案即将揭晓。